蘇天赟,男,博士,正高級工程師。現任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數據與信息中心主任,主要從事海洋數據管理、海洋信息技術研究與應用系統(tǒng)研發(fā)工作,重點研究方向包括海洋環(huán)境信息多維動態(tài)可視化、海洋環(huán)境數據管理與共享服務、海洋大數據與人工智能、海洋專題應用系統(tǒng)研發(fā)等。本人主持和參與了的科研和開發(fā)項目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、國家“863”項目、國家重點研發(fā)計劃項目、海洋公益性行業(yè)科研專項項目、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、海洋局專項項目、預研項目、國際合作項目等。2000年以來,本人先后在國內外核心刊物和論文集上發(fā)表論文50余篇,獲得發(fā)明專利授權2項,獲得軟件著作權20余項,獲得國家海洋局海洋創(chuàng)新成果獎二等獎2項。主要學術兼職:第四屆中國海洋學會海洋信息專業(yè)委員會委員,空天地海一體化大數據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副秘書長。
[5] 宋振亞, 劉衛(wèi)國, 劉鑫, 蘇天赟, 劉海行, 尹訓強. 海量數據驅動下的高分辨率海洋數值模式發(fā)展與展望. 海洋科學進展, 2019, 37(2): 161-170.
[7] 曹柱, 蘇天赟*, 王國宇. 大規(guī)模海洋水文環(huán)境多維可視化技術研究.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(自然科學版), 2017, 47(4): 132-138.
[8] 王晨明, 蘇天赟*, 王國宇, 宋慶磊. 海底地形實時繪制技術研究和實現.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(自然科學版),2016,46(12):142-150.
[12] 劉加銀, 劉海行, 蘇天赟, 李新放. 一種海底淺層聲學探測數據綜合可視化方法. 海洋通報, 2015, 34(3): 320-326.
[13] 蘇天赟,王雯,吳蔚,李新放. 面向二維Delaunay構網的點定位算法優(yōu)化. 計算機仿真, 2015, 32(8): 306-310.
[17] 王雯,蘇天赟*,王國宇. 面向任意分布點云數據的二維Delaunay快速構網算法. 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學報, 2015 , 27(9): 1653-1660.
[18] 宋蒙, 蘇天赟*, 王國宇, 李家鋼, 李新放. 海洋環(huán)境三維場景關鍵技術研究.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, 2014, 44(8): 108-113.
[20] 周林,劉海行,蘇天赟,宋慶磊,丁明. 海洋信息化在海洋科學研究領域的應用探索. 海洋通報, 2014, 33(增刊 1): 69-73.
[21] 蘇天赟,呂智涵, 周林,賈貞,李新放. 基于web3d 的海底地層三維可視化平臺. 系統(tǒng)仿真學報, 2013, 25(10):2403-2407.
[22] 呂智涵, 蘇天赟*. 基于粒子系統(tǒng)的大分子三維常規(guī)表達可視化. 圖學學報, 2013, 34(4): 119-125.
[24] 申靜, 蘇天赟*, 王國宇, 劉海行, 李家鋼. 基于Kriging 算法的海底地形插值設計與實現.海洋科學, 2012, 36(5): 24-28.
[25] 張君玨, 豐愛平, 蘇天赟, 吳桑云. 面向海島規(guī)劃的空間數據倉庫構建. 海岸工程, 2012, 31(2): 47-53.
[26] 蘇天赟, 崔愛菊, 梁瑞才, 王建村, 王勇. 海洋地球物理空間數據倉庫系統(tǒng)的設計與實現.地球物理學進展, 2011, 26(4): 1478-1484.
[29] 蘇天赟, 劉保華, 翟世奎, 梁瑞才, 鄭彥鵬.“數字海底”數據庫:海底多源綜合數據的集成與管理方法研究.海洋科學進展,2005, 23(4): 504-512.
[30] 蘇天赟, 劉保華, 翟世奎, 梁瑞才, 鄭彥鵬. 海底空間數據的集成與管理方法. 高技術通訊, 2005, 15(3): 89-92.
主持項目
[1] 2005-2010,UNDP/GEF Yellow Sea Project “YSLME GIS Database” GIS系統(tǒng)開發(fā)。
[2] 2008,青島海洋科學數據共享平臺建設“膠州灣海洋工程地質數據庫建設”。
[3] 2008-2009,海洋局青年基金“海底綜合信息三維可視化關鍵技術研究”。
[4] 2008-2010,國家“863”計劃“面向網絡的海洋地球物理空間數據倉庫關鍵技術研究”。
[5] 2009-2012,公益專項子任務“海島保護與利用規(guī)劃頂層設計與沙泥島類應用示范”-“海島規(guī)劃與管理信息服務系統(tǒng)”研發(fā)。
[6] 2010-2014,公益專項子任務“海島重要地質災害監(jiān)測預警體系構建及示范研究”-“海島地質災害輔助決策系統(tǒng)”研發(fā)。
[7] 2010-2014,公益專項子任務“渤海海域海底地質災害預測評價及防控關鍵技術研究”-“近海海底地質災害預測評價系統(tǒng)”研發(fā)。
[8] 2011-2015,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“南海北部陸坡區(qū)地質災害風險評價預測研究”子任務“南海深水環(huán)境地質災害風險評價輔助決策系統(tǒng)”研發(fā)。
[9] 2012-2013,深水區(qū)水下溢油數值模擬技術研究(海底溢油三維仿真系統(tǒng)開發(fā))。
[10] 2012-2015,公益專項子任務“海洋空間布局優(yōu)化決策服務系統(tǒng)研發(fā)”。
[11] 2016-2020,國家重點研發(fā)計劃項目課題“海洋動力災害風險評估模型和指標體系研究”子任務“實時災情動態(tài)評估系統(tǒng)”研發(fā)。
[12] 2017-2020,國家重點研發(fā)計劃項目課題“海洋環(huán)境安全保障通用技術適用性評估和數據共享服務”子任務“海洋聯合觀測數據共享服務系統(tǒng)”研發(fā)。
[13] 2018-2021,國家重點研發(fā)計劃項目課題“海洋物性監(jiān)測數據綜合智能服務技術研發(fā)”。
[14] 2019,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“海洋科學數據組織管理與共享機制研究——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共享航次科考數據為例”
主要成果
(1)針對海洋數據管理與共享服務,從規(guī)章制度、標準規(guī)范、支撐技術、平臺系統(tǒng)到應用服務等方面,開展研究、設計、開發(fā)和實踐,形成了一套面向海洋數據管理與共享服務的管理和技術支撐體系;
(2)針對海洋環(huán)境要素的展示需求,以提升高精度、海量、多維海洋環(huán)境數據的建模效率和繪制效果為目標,基于GPU渲染和并行計算方法開展關鍵技術研究和實踐,形成了一套涵蓋海面、水體、海底地形地貌和海洋地質等全海域環(huán)境的海洋大數據多維可視仿真解決方案,從底層研發(fā)了基于B/S和C/S架構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海洋環(huán)境多維動態(tài)可視化平臺,部分技術成果處于國際先進水平;
(3)圍繞國家海洋戰(zhàn)略規(guī)劃、軍隊信息化作戰(zhàn)保障、政府海洋應急管理等方面的實際應用需求,將數據庫、空間分析、可視計算、深度學習等先進信息技術與海洋專題評價模型、海洋數值計算模式等專業(yè)算法進行融合,開展專業(yè)應用系統(tǒng)的設計、開發(fā)與業(yè)務化運行,累計研發(fā)了10余套專題應用系統(tǒng),獲得了近20項軟件著作權,為職能管理部門和社會公眾提供輔助決策和信息共享服務。